八宝盒

查看: 85|回复: 1

面对初中“差生”、“问题学生”的困惑与忧虑,教育的 ...

[复制链接]

3

主题

12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发表于 2023-1-5 13: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村的脱贫和初步致富让乡镇学校的教育陷入更复杂的矛盾
我是从2019年9月入职一所农村乡镇初中,刚开始对教师工作满怀憧憬和希望,能在这一片土壤当中扎根。
我之前有着在私立中学的3年班主任经验,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也满怀信心,但来到我曾经心仪的学校教书,发现很多事情都事与愿违。
刚开始接手一个班级,并不知道班级情况的复杂程度,以及农村教育面对“差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无能为力。家长的漠不关心、留守儿童的无人照顾,问题学生接二连三的出现,像一茬一茬的韭菜一样“按下葫芦浮起瓢”,搅得心神不宁。


特别是一些贫困学生在班级为所欲为,又无能为力,让班主任工作做起来更加的艰难,他们是无家长管控的“重灾区”,又是班级管理的“高压线”,管不住,碰不得,逼得教师处处忍退。学校由于教育扶贫,教师包片扶贫任务的艰巨,学校又无法拿出具体的举措,仿佛“贫困”是他们的资本。
班级贫困建档立卡学生12人,对于这样一个本来从八年级我接手的整合班级来讲,更加的棘手。2020年初的疫情影响,责令教师线上教学,家庭走访,解决贫困学生网上授课的困难,调查家庭情况,每天的健康数据上报,虽然学生不在学校,但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班级学生的管理任务一点也不轻。
2020年秋季新学期开始了,学校又热火朝天起来,农村师资力量的短缺,让课程安排更加的捉襟见肘,课时任务重,学生管理难度大。


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工作时,我回答是一名教师。他们总是感觉教师好啊,双休日,寒暑假,每天上不了几节课,特别的轻松。可谁又知道教师背后的苦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公开课、教案、作业、学科计划、考试、阅卷、升学的压力。地区要求的升学率和学生的“减负”的调控。无时不困扰着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各种培训、学习,无暇家庭事务,承受着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摧残。
乡镇的老师们仍然像过去一样,希望给村庄培养更多的大学生。老师们自己的子女多数也都考进了大学。在班级里排名靠前的学生被老师们当作自家孩子般暗自比较较劲。
对于多数没有考学希望的学生,老师们的感情很复杂,甚至受到了尊严的冲击。学生初中毕业打工,比大学生工资高,如何改变学生的价值取向。


新学期学校仍有大量辍学的学生,对于控辍保学的任务也非常的艰巨,我们都知道不完成义务教育是非法的,早婚也是非法的。班主任老师只能不断去家访要求女生回校。可学生的回答是:老师,我不想读书了。我在家里做工比你工资高。而我们才入职的教师每个月的不到三千的工资,如何把他们劝返学校就读呢?
根据一项调查:乡村教师的收入在国家的扶持下在当地也不算低。但问题是,乡村的发展,让其他行业的人过上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教师、公务员(一般在县域里代表着高学历的职业)不再是农村孩子唯一想要成为的人。教师的权威事实上在下降。
我们作为乡村教师的努力
面对绝大多数有“退路”、有“自信”的差生,坚守传统教育思维的基层教师们,在做什么样的努力?
一名来校支教已经一年大学生说,她一来到当地,就认识到了乡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于是,她列出了自己班上最学不进去的19个学生,尝试用“爱的教育”,跟每个学生谈人生、谈理想。送他们小奖品。改变教学的形式,自己精心准备生动的教辅资料。
但至少在表面上,一年的时间里,这样的努力收效甚微。用她的原话说,不少学生就像“没有缝隙”的人。他们不愿意说话,也不听不进去老师说的话。
有学生屡次打架斗殴,学校叫家长来,母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直说自己管不了孩子。孩子的父亲从打工地赶回来,见了孩子就说,扫黑除恶怎么没有把你抓进去。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和一线城市家庭的教育投入过剩相反,乡村家庭的教育能力却几乎为零,所有的责任都压在了学校和老师身上。
这名支教老师后来也开始严厉地管教学生。会拿学生最在乎的事情在言语上刺激他。有时会拿教鞭轻轻打学生的手心。这样的情景发生在学生迟到、旷课、打架的日常生活中。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大学生,她知道言语刺激、轻打手心,都是体罚的一种。她说她在工作中,经常和另一名老师相拥而泣。她觉得自己正在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学校中存在各种大城市人眼中难以接受的各种严苛“土规”:周末结束返校进校门时要打开书包“安检”,重点是检查香烟和斗殴工具;白天学生宿舍严格锁闭,学生只能在教室、操场等公共区域午休,防止打牌、斗殴;学生吃饭时,老师端着饭碗边吃边在食堂游走巡视。早晨进校前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收缴学生手机,中午看管学生吃营养餐,学生中午在班级午休,班主任看班从12:00——15:00要整整三个小时,难熬的三个小时,学生并不能安分守己的呆在教室,上厕所,讲话、捣乱的事情时有发生。每天教师上完课,又忙着批改作业,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才能处理一些家庭事务。
父母的肯定和认可,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力量,而父母的指责和不信任,则是孩子一生噩梦的开始
我接管这个班级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班内有个学生小聪,一年来没少给学校班级带来麻烦。这才开学一个星期,又显现出原形,上学期在疫情开学期间,打群架、抽烟、喝酒、在上课期间肆无忌惮的玩手机,和老师吵架拌嘴,中午翻墙头外出吃饭,上课迟到、睡觉……多次让家长来校,毫无效果,口是心非,和父母吵架,爷爷奶奶吵架,标榜自己是谁也管不住。放言出,自己的父亲曾经也是这个学校最难管理的学生,自己要和父亲一样。就在昨天在上课期间玩手机,我收上来后,要要回手机,和他父亲通话时,说出了那番话:“我上小学时,你们都不管我,那时候我得了奖状也不夸奖我,我考试分数你们总嫌太低,说好的奖励一次也不兑现。现在想起来管我了,我还不叫你们问了。”


父母的不信任,就像在孩子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痛彻心扉,留下了不可修复的痛。
宁愿相信别人,也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纽带就这样无情地被扯断了。
孩子也和父母渐行渐远,封闭自己,活得像一座孤岛,失去了快乐和自信。
知心姐姐卢勤说过:一个人发现自身的价值,往往是通过别人的信任。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渴望得到大人的信任,希望大人“委以重任”。
经常听到有父母抱怨,为什么对孩子付出这么多?孩子却不理解,也不愿意和我们说句心里话?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孩子不再信任你了。
差生修炼秘籍:要擦亮眼睛,投胎要准
秘籍1、父母的个人层次格局素养一定要低。他们的嘴里吐出来的都是老子、他妈的、妈逼之类的龌蹉词汇,自闭狭隘,消极颓废,内心狰狞,三观不正,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具备这些条件和学历没有必然联系,高学历没文化的人多了去了。而且他们自己不觉得有任何问题,更谈不上去修炼改变了。
秘籍2、他们的生活方式一定要无趣无聊的,比如整天麻将扑克抽烟喝酒打游戏,夜不归宿的那种,要会折腾,把平凡的生活搞得乱七八糟鸡飞狗跳的。
秘籍3、夫妻关系也是剑拔弩张,一言不合就动手,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打不动了还可以冷暴力,营造一种恐怖压抑的家庭氛围。如果再有个婆媳大战之类的,那就更完美了。


其实不用擦亮眼睛,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投胎在这样的家庭,基本上差生的根基就很稳固了。
秘籍4:首先父母会以事业、工作、赚钱等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抛弃你,把你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两地分隔,数月或更长时间才能见一次亲爹妈。即使自己带,也会让你享受单亲家庭的待遇,其中一方(大多是爸爸)会长期不在家。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磨掉支撑生命成长的安全感,让你对这个世界充满怀疑。
然后以自由、快乐的理念,打着爱的旗号,开始遏制你的成长,废掉你的各种能力。比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完全按照重度残疾的标准伺候你,不允许你哭,不允许你跌倒,不允许你失败,不允许你委屈,让你不食人间烟火,废掉你各种感官的自然发育。各种放纵,各种迁就,让你野蛮生长。
秘籍5、也有不溺爱的,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按照当年我的父母怎么教育我,现在我就加倍地教育你,打着“一切都是为你好”的旗帜,施以暴行。
极度严苛和放纵溺爱都不是最高境界,很多会两种极端养育法交替混合着来,忽冷忽热,一会儿宠上天,一会儿往死里打。


前面都是序曲,真正的差生之旅从小学入学开始。从游戏的状态进入知识学习的阶段,是需要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充分的准备的,这时开始手忙脚乱,措手不及。然后想尽办法找各种培训班家教,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用钱来自我安慰。
秘籍6、家长还不死心,找来帮凶,就是那个阴魂不散的“别人家的孩子”。要想在短短数月补上前面六年的洞,简直就是异想天开。然后变本加厉,亲子关系开始撕裂,嘶吼咆哮,借教育之名肆意地在孩子身上宣泄自己失败人生的情绪。
这样的孩子受到同学、老师的鄙视也在情理之中。纵使要求老师要有大爱,但老师也食人间烟火,对于班里这几位一到考试,就能扭转乾坤,将全班同学的努力以自杀式坠崖的姿态瞬间拉下全班的平均分,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主宰老师教学业绩的命运,怎么指望老师心平气和循循善诱?
孩子、老师、家长之间,各种拉锯战,等到孩子修炼到软硬不吃、百毒不侵的时候,在差生的事业上也就修成了正果。如果在内心埋下仇恨的种子,这就达到了差生的最高境界!父母也唯有无奈放弃,任你自生自灭。
面对的“问题学生”和“差生”,让我困惑,在处理差生问题时,又感到束手无策,一个问题学生的改造,需要多方面通力配合。主要在家庭环境的影响,更希望在困难时,能有人帮助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7-21 03: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个凑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八宝盒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