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盒

查看: 101|回复: 1

投资周记20221005:爬上井沿儿看一眼

[复制链接]

3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2-12-3 22: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亿纬锂能,光峰科技,澜起科技,天合光能,认购期权,这周的市场情况和我上周周记里期望的是一致的,我也在反反复复的自我折磨中最后一刻满仓了,很难说一切到底是不是最好的安排,只能说是知行合一,至于吉凶祸福就难以预测了。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坐在自己的井里,偶尔有机会爬上井沿儿看一眼更大的世界,或许是通过阅读,或许是某个信息,某人的只言片语,亦或是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就我自己而言,是特别珍惜这种机会的,一边体验一边观察,生活中和互联网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让我感到乐趣无穷,自己时不时也混迹其中。
之前也提到过,因为新买的房子正在装修的缘故,我又对装修行业里的链条和相关产业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趁着和装修公司老板酒后聊天的机会又去了解了很多装修行业的难点和痛点。
装修这个行业链条比较长,涉及面非常广,小规模想要做好有可能,想要做大并持续盈利很难。而且对于用户而言痛点很多坑很深也不透明,所需要的知识点也太多,久而久之,最终的结果就是用户和企业之间的不信任强烈程度远超其他行业,导致摩擦成本非常高,可持续性差。再往底层挖,我们会发现,这种困境的形成是能够找到原因的。
装修公司的门槛非常低,但产品耗时却很长,可操作空间巨大,人员素质要求更低,几乎是所有行业中最低的之一。互联网对这个行业的渗透是程度很低的,好的工匠和差的工匠,好的公司和差的公司,好的材料和差的材料都平摊在本地化的市场,不容易形成绝对的金字塔结构。从A股上市公司看只有金螳螂盈利情况还比较好,其他的公司虽然也走到了上市这一步,但是并没有打破行业规律,装修公司一作大就要走下坡路。这里面也许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但内在的根本原因可能还是面对扩张的控制力跟不上。比如说,一个好的瓦匠一年能够完成50个订单,当订单数大于这个数,就要新招人,这个新招的人的素质可能就决定了后面一段时间公司单项业务的口碑建立,这还只是最小的一个点,一个好的项目经理假设可以同时管三个家装工地,工地多了也需要重新找人。走得越远,越难找到可以信任或者合适的人。由于这个行业的各个岗位的人来自五湖四海,鱼龙混杂,各种半路撂挑子,打架斗殴,跑冒滴漏,接私活等等问题都需要能控制住才行,装修行业对人的管理难度远高于其他行业,当公司拥有一定口碑能够在当地站住脚,身边都是老板比较信任或者了解的人时,公司盈利是可以维持的,但是如果达到迅速扩展的阶段,对人的管理难度就马上上了台阶,这时候,很多其他行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可能根本就无法落地,如果是异地扩张,难度就更大了,好的工匠和项目经理不能复制,公司很快就进入增收不增利或者口碑相持或下降阶段。我们看即使是上市的装修行业公司很多也就停留在这个阶段,很难再进一步。所以对于装修这个特殊的行业,很多问题的底层逻辑包括成本等,其实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控制力,充分了解人性,通过利益和制度把底层一线员工捆绑在一起,约束好就能解决很大部分问题。管好人是装修公司最大最难的课题,这和其他行业非常不一样。
除了投资我对实体经济一直也很感兴趣,好像我对很多事情都很感兴趣,通过和给我装修房子的装修公司老板聊天,我发现对于装修行业自身内部,也有很多细分的小行业和机会,并且有延伸的可能。比如防水这一部分,尽管一部分内嵌在家装过程中,大的材料品牌也有比如投资过的东方雨虹,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性品牌存活下来,尤其关于本地化施工,在很多地方并没有出色的口碑品牌施工公司,在家装项目里这又是一个瓦匠最不愿意操作的环节。也就是说这个环节是个专业化细分程度非常低的部分,尽管很窄但是仍然有发展空间,后续品牌和口碑上来后,仍然有本地化成长的空间甚至孵化材料品牌寻求本地化代工。它依然拥有装修行业的特点,投入小,起点门槛低,需求持续存在,但最好是有现成资源可以直接导入,虽然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人,但是由于链条被截到最短,管理难度大幅降低,成本控制难度也降低,同时提升了标准化、透明化的可能性。
装修行业实际上就是切开的部分更容易赚钱。索菲亚这样做全屋定制等单项产品的日子无论如何还是比东易日盛这些装修公司好多了,因为比较容易标准化,可复制性强,对人的要求尽管也比较高,但是和装修全过程比仍然大大降低了对人的管理难度。
尽管我对这些都很感兴趣,但是也只是限于手痒阶段,我的职业工作经历也只是在大型企业中做过管理和项目,并没有实际经营过实体企业,希望将来有机会除了投资上市公司之外,也去实际完整参与经营一家实体公司。
有老友问极米科技怎么看。我的看法或者说我的偏见是最好的企业一定是掌握核心技术或者核心实力的。为什么呢?时代变了,原来是营销无比重要,这在现在的某些行业里仍然适用。但是我们要看到,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已经发生了跨时代的变化,消费者整体寻找,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有营销,很快就会露出马脚,比如说通威股份下场参与光伏组件竞标,组件市场马上慌了。新能源汽车各家新势力的花式营销那简直直戳人心,但是当大家充分认识之后,比亚迪技术为王的特性逐渐就胜出了。很多行业都能找到这种特征,反向特征则非常少见。对于投影这种行业,技术特征非常明显,不是说就一定要剩下一两家垄断全场,很多公司可能都能生存,但是最终的顶尖公司只能是技术为王的公司。
极米科技也不一定就不好,实际上它的研发投入一点不比光峰科技少,但是两家公司的基因不一样。是贸工技还是技工贸这是路线选择的不同。光峰是技在先,所以先期发展看着不快,但是可以建立强大的专利池保持创新基因,属于厚积薄发类型。极米科技是先赚钱,后研发,逐渐就会遇到瓶颈,他就怎么都绕不过去光峰这样一群公司步下的专利技术障碍,除非不做激光,只做LED。现在是不明显的,因为激光显示技术并没有彻底干掉投影技术里的其他类别,主要是成本问题。假如激光显示技术和LED投影成本一样,体积还更小,情况就不一样了,极米科技依然可以卖投影机,但是总要买别人的技术,倒不一定是光峰,但是,一旦到时候核心器件厂家决定带量下场,极米就地位不保,因为你营销品牌做的再好也是被别人卡着脖子。实际上我之前也聊过,如果只是针对家用C端这一部分,无论对极米还是光峰都是挺难实现跨越的,因为平板电视本身也在快速进步,而且技术更成熟,而光峰的好处就在于是多领域出击,主要就是因为掌握了核心技术,可以迅速变换形态,而极米科技目前还只能在家用投影领域拼杀。
在科技领域我很难想到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却能占据王位的公司,除非把赚来的钱大量投入到创新研发中,这很难,比如联想,它就不具备这样的基因。以极米科技目前的研发投入饱和度而言,我认为很难在技术上实现超越,绕过其他公司布局完成并且不断迭代的专利池。当然,事情总是动态变化的,我们的观察也要有持续性,公司也会不断发展。但就我之前的观察来说,一般的话,都是那些特别专注,一直坚持科研攻关,不断创新,走在技术前沿的公司能够在科技领域最终胜出。
我本周是按照上周的投资计划去进行投资的,尽管心路坎坷也还是硬着头皮在最后一刻把资金打光了,再来就只能上融资了。因为当时没有制订上融资的计划,所以用资金需求少的认购期权合约替代了自己对低价股权的渴望,这一次我在500ETF和创业板ETF中各选了一部分,期权品种多了就是好,覆盖面广,可挑选余地大。
这一周还犯了一个我不大可能犯的错误,损失了一小笔钱,事情是这样的,就在周三期权到期日,我已经忘了自己当时是在忙什么,反正是记错了日子,糊里糊涂看了一眼交易软件,误以为那一天是周二,发现好多平值期权逼近0,匆忙买入,还以为自己捡了大便宜,第二天到期日可以搏一下,更加荒诞的是我还是在周三下午买的,血本无归啊。想想也是,期权市场可不是股票市场,傻子太少人精太多,怎么可能嘛。教训哪教训,以后这种临时起意心血来潮的破操作还是少弄为妙。
我虽然买到满仓,但是并没有增加品类,还是亿纬锂能,光峰科技,澜起科技,天合光能再上一部分认购期权,原因也很简单,很难讲是跌到我心花怒放还是心惊肉跳,反正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也可能是二百五。
钱花完了,暂时没啥计划,话说这休市时间也忒长了点,现在才想明白,最好的职场工作是券商的工作,这一年的休息时间长的真是没谁了,太幸福了,一般人谁能想到呢。还没找工作的年轻人赶紧琢磨琢磨,钱多活少休息时间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发表于 2025-6-1 04: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酱油的人拉,回复下赚取积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八宝盒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