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盒

查看: 93|回复: 1

走过地产的这些年

[复制链接]

3

主题

9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12-9 16: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2009年毕业,普通二本院校,工程专业。毕业后去了施工单位,去大山里搞水电站工程建设。当时我们单位承接了水电站导流洞工程。导流洞施工的顺序,首先在岩面上钻孔,放火药引爆后炸开岩石,从而隧洞能够继续往前开挖,专业术语“进尺”,(使用爆破的方法,每次进尺能0.8-1.5m,而且安全隐患很大。以前黑市里流通的雷管和炸药,大多是隧道或水电站工地中“顺”出来的。那时候盾构机等掘进机械:一方面我们国家技术落后,复杂岩体工况的施工技术不成熟;一方面使用成本太高,当时大多数设备均为德国制造,机械故障没材料,不会修。让德国人飞过来维修,仅顾问费就10-20万。那时我的月薪仅2000块。)爆破完成后须立即进行打锚杆、注浆、喷混凝土等支护工作。隧洞的岩体稳定后,开始下一次爆破。这样的循环是不能间断的,直至隧洞打通。所以当时的工作时间是两班倒。上六天半白班,休息一下午,开始倒夜班。夜班上七天,休息一上午,开始倒白班,早七时对晚七时。员工一年有一个月的假期,才毕业属于实习员工,第一年没有假期。春节项目部吃着年饭,耳后传来洞里放炮的声音。对,吃年饭的时候还有正在上班的工人和管理人员。年后实在待不住了,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回了趟家。2010年8月,一方面觉得工作确实辛苦,一方面天天待在山里,对未来产生了巨大的问号,于是选择了离职。
我出生于省会城市,属二线。回到家后,天天可以和朋友聚会,看电影、踢球、打游戏、唱K...对比过去一年多的社会初体验,确实不错。期间经朋友介绍,零星做了一些招标、设计的工作,但始终对这些工作不太感兴趣。
2008年经济危机后,房地产行业逐渐复苏,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各大地产陆续进军我所在的城市。我正为找工作感到焦虑的时候,2011年3月,我搭上了房地产的顺风车。
房地产工程管理人员一般有土建工程师和水电安装工程师。虽说都是搞工程,水电站建设与建筑工程建设是有很大区别的,就算同样会使用到的钢筋和混凝土,相关规范和具体做法都大相径庭。我初入房地产的岗位是配套工程师。所谓的“配套”,指的是房地产项目诸如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配套工程。行话称之为“小专业”。小专业对于房地产的重要节点影响不是那么显性,相应的工作贡献也就不是那么容易被组织发现,个人发展空间受限。
入职后,领导给我分配的主要工作为:协助一位资深工程师对8栋高层住宅的工程建设进行管理。当时这8栋住宅处于桩基施工阶段。白天钻孔作业,晚上浇筑混凝土。公司要求浇筑混凝土时现场工程师必须全程旁站,资深工程师带领我和另一位新入职的同事,一人一天,轮流旁站。他们俩对于晚上旁站的工作,都有情绪,轮到自己时,成孔完成施工单位通知验孔,他们去看一下,然后就回宿舍了。而我是这么想的,相比以前每两周就要上一周的夜班,现在一个星期就值两个夜班,还不用通宵,挺好。而且,准确说我就是个外行,唯有多看,多学,才能弥补和其他人的差距。我值班的时候,我会一直守到施工结束。钻孔钻不动,我会爬上钻机,与机手沟通,机屏怎么反馈的,卷扬机的钢绞线怎样异动...再往后的第二个项目,我已被小范围的称为“基础专家”。
我刚到地产的第二项主要工作,负责已交付60栋别墅的维修。每栋别墅都有花园围墙,围墙1.2m高,50cm以下是砖砌体,50cm以上是铁艺栏杆。铁艺栏杆末端是类似古代兵器长矛的枪头,作装饰用。这个装饰头质量较次,极易掰断。需阶段性的对装饰头集中补货、安装。补货首先上报材料计划,就需要确定数量。60栋别墅,围墙平均周长50m,装饰头的间距20cm。“铁艺装饰头应有15060个,现统计缺失563个,户均缺失4.38个,丢失最多为X栋,丢失XX个;丢失最少为X栋,没有丢失”每隔一个季度,我就需要用两整天的时间挨栋去点数,做出上述这样的工作报告。
所在城市几年间房价翻番。城市主干道两侧,随处可见各大地产商的广告。2014年,我应聘成功来到了一家央企地产。这里群英荟萃,在职管理人员50%以上为985院校毕业。这群高材生中还有三分之一为硕士学历。更有甚者是清华、北大的本硕连读保送生,人中龙凤。学历差距带来的压力说实话确实没有。各位高材生不但没有让我感觉到藐视,反而都很谦虚,觉得我经验丰富,值得学习。人的交际礼仪,大多数和受教育程度是正相关的。
但学历对于个人的升迁,是有决定性影响的,越往上越是这样。高学历的员工,一般都是校招生,进公司第一件事集中去总部培训,然后才分派到各业务线或者各地区公司。培训过程中,有可能你的表现得到了集团大佬的赏识,也可能是集团大佬的师弟。前面所提到的清华、北大的保送生,入职的时候所有人都认识你了,自带明星光环。大型地产公司的流程审批相当规范。正因为规范,流程很多,很多流程审批线很长,很大一部分流程会审批到集团。如果流程卡在某位集团领导那里,恰好地区公司有他的师弟或他青睐的学生,让这位学生找领导把流程事宜说清楚,领导的疑问解答清楚,流程就通过了。地区公司总经理察觉到了这位学生的价值,增加了重用的可能性。集团领导和这位学生增强了链接,加深了彼此的信任。很好的正循环。相比家族和背景,这种潜移默化的类门阀体系,更加彰显公平。
2010年房地产销售排名第一的企业,销售额为1026亿。2019年房地产排名第一企业,销售额为7329.5亿。可见这十年间房地产发展多么迅猛。从每一个施工工人,到每一位管理者,都付出了无比的艰辛。同时,全中国那么多地产,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得一手先机,开了无数的会,做了无数的调研。培养了多少高学历的实战精英,碰撞出多少精妙的管理方法。自2016年开始,运营管理逐渐在地产圈流行起来。运营管理衍生出的全景计划制度,将报建-设计-招标-工程-营销-回款-交付,各条线的任务尽可能的无缝搭接。一个高层精装修项目,以前从拿地到交付需要三年,全景计划制度下,二年可以交付。其中主体结构这项工作,仍然是6天/层,并没有压缩工程进度为质量安全埋下隐患。更不容易的是,全国主流地产30余家,涉及项目近万个,参与人员几十上百万。几个月的时间,步调能调整到大概一致。形成这样的现象,主要因为:
1、房地产高速行驶在这片土地,地产发动机的每个齿轮对自己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大部分的折腾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反馈。
2、全景计划制度编制合理,具有一般性。编制制度的团队对房地产各业务流程熟悉,对各项目的各项工作时间做了充分调研,归纳总结出每一项工作可实现的最快时间。
3、各项目在接到全景计划制度时,所处阶段不一样,有的在设计方案阶段,有的在政府报建阶段,有的在工程施工阶段。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不一样。比如设计阶段,你刚把设计任务书给到设计院,约定30天出具设计图纸。这时候全景计划制度来了,心中一盘算,设计图纸必须10天出具。去和设计院沟通,设计院回复做不到,赶不出来。进一步跟设计师沟通,他也说做不出来,而且他手上还有其他项目。这时你会守着他,软磨硬泡,优先画你的图纸,陪着一起加班,自己能上手的,帮着一起弄。(网上传的比较多的“要求设计一天出图”,理论上是不可实现的。设计出图根据总平方案,先落建筑图,结构、水暖电以建筑图为底才能做专业设计,至少建筑的空间得出来。各专业设计过程出现和建筑专业矛盾的问题,需进行讨论、调整。各专业设计完成后,相互校对冲突的部位。只说建筑一个专业,一天完成也不可能。一天设计出图,我猜想大概率是已经有图纸了,第二天赶着审图节点,突击加班的情况。)
接到任务后,各个岗位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问题,都能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这是普遍性的能力。
4、房地产开发是个开放的行业,今天我路过你们家楼盘,主体结构到6层,下周来能看到是否到7层了,都不用进去。另外管理人员圈子流动性大,互相对标也是常态。
2019年地产发展的速度明显放缓。当时美团创始人王兴说的一段名言“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这句话在各种场合被提及的越发频繁。地产人一边是宽慰自己,当下的情况并不是最糟;一边也在提醒自己,做好过冬的准备。以前项目开盘销售额动辄几十个亿,现在开盘销售最差的就屈指可数的几套物业,越来越多的楼盘也就不愿意做开盘活动。以前20万平米体量以下的项目一般情况下都是一次性开工,现在先动工1-2栋楼,以销定产。设计以前加班忙出图,工程以前加班抢进度;现在加班开会,打磨PPT,员工晚上啥事没有也要坐在办公室,每个地产都在琢磨突围的出路。以前每个人都是有生力量,缺一不可;现在总想着去挑员工的毛病,完成重要的一项KPI。也有可能今天收到通知,明天自己就成为上级的KPI。以前地产的法务工作相对轻松,更多的是普法和咨询;现在法务工作饱和,需要应对和准备各种纠纷和官司。
越来越多的地产开始爆雷。风大的时候,猪都会飞;风停的时候,最先落地的还是猪。
优秀地产的核心工作从来都是琢磨设计舒适性、便利性、工程可靠性,提升客户服务。比如评价工程业务的绩效就是多维度的,不单是能保证工期按时完成。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检查,以前是季度检,后来是月检。以前是质量、安全一起检,后来是质量、安全、材料分开检。考核结果均为工程业务的评价指标,占考核比重的60%-80%。
很难推脱房地产行业的浮躁,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不良产物。但泡沫没有在戳破以前,谁也没把握看清这就是泡沫。
建水电站那么辛苦,值得吗?值得!
在地产“卷”了那么多年,值得吗?值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2-9 17: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疯哥果然是我疯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八宝盒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