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盒

查看: 116|回复: 3

房地产还有未来吗?

[复制链接]

4

主题

6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2-12-5 12: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展房地产的本质是为了解决消费问题,怎么理解这个事呢?
经济生活就是生产和消费组成的,只要这两个能形成正向循环,社会能健康发展。举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老王经营一家鞋厂,效益好的情况下,生产50双销售50双,老王挣了一大笔钱,为了奖励自己买了部手机,手机厂商效益好,装配工老张就有钱下馆子吃饭,饭店的大厨老范领了工资就可以买鞋改善生活,这个例子里,每个人都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环环相扣形成正向循环,大家都有饭吃。
循环里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消费,毕竟只要有鞋子紧俏,老王总能找到办法扩大产能。一家IT公司想发展必须要找项目一样,有了项目公司自然会给你配备资源组建团队。你没项目就想拉个队伍开干,那只能去找风投,而且大概率会死在路上。
如果消费没了,循环的发动机就没了。比如老范恋爱失败,忽然对穿衣打扮没了兴趣了,一双鞋准备穿到老,老王的鞋卖不出去,也就没钱换手机,装配工老张收入下降顿顿在家吃方便面,导致老范的餐厅不开张,更没法买鞋了,大家一起掉坑里。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消费低迷引发恶性循环。西方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说是生产过剩,其实也是相对于消费过剩,如果有足够的需求能够消化这些产能,那就是正向循环,会形成一个经济加速上涨的过程。
所以一般来说,解决经济问题主要是制造消费。西方殖民时期疯狂扩张,欧美一到经济危机就满世界溜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找市场消化过剩产能。
我们现在经常提的拉动经济的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本质上都是在说消费。
可能有小伙伴不服了,出口是开拓海外市场,这个算消费端可以理解,投资明明是生产端,为啥也算到消费里了?
比如政府投资建一座商场,是不是会产生钢筋、水泥、塑料、玻璃、木材的需求,对这些厂商来说这就是消费需求,建筑个人,装修工人收了工资,就可以买鞋买手机下馆子,这些相关行业也就活过来。商场开张,大家逛商场买东西,顺便吃吃喝喝在看个电影什么的,这消费不就出来了。住宅楼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最后的用途是居住,看起来好像交付以后消费就终止了,其实不是,你搬家进了新房,是不是得买家电,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桌椅板凳床头柜,这些都是消费。
大家看出来了吧,社会化大生产就是一个循环链条,生产是相对于你的下游企业而言,对你的上游企业来说,你们家工厂开工就是制造消费。所以投资看起来是生产端,实际上间接制造了消费,顺便制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相当于在这个大循环里增加了一台大功率发动机。特别是基建这种涉及上下游产业比较多的行业,稍微动一动就能带动一大片。
说到这儿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了,三驾马车里,投资和消费都跟基建有关,基建也成了制造内需一个重要的驱动轴。
从九十年代开始,基建负责内需,外贸负责外需,一起组成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条大腿。特别是这两个行业解决的主要是低端人口就业,说白了就是进城的农民工。这种情况下,如果出了问题很可能动摇国本,所以国家对这两个行业一直重点照顾。
基建不必说了,一直都没有断了这方面的投资,包括那个房地产税,说了那么多年一直难产,主要是怕动摇了内需和就业这两个基本盘。
外贸我们国家顶着美国压力,汇率一直不升值,其实就是为了保护外贸行业。低汇率会摊低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但为此国家也付出了很大代价,这个咱们有机会再聊。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我国大规模基建一次是2000年左右,一次是2009年左右,这两次其实都伴随了外贸的下降。
199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坚持汇率不贬值,导致商品在国际上竞争力下降,外贸疲软,国家果断祭出基建的大招,随后开始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都跟这次危机有关,房地产也跟着水涨船高。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老外手里没钱,开始过紧日子,我们的服装鞋帽没了销路,外贸又一次吃紧。国家再次出手,4万亿的投资基本都进了基建行业。投资的规模太大了,以至于对消费的拉动甚至延伸到海外,毕竟我国缺能源,钢铁,木材,煤炭、石油都需要进口,天量的需求支撑了国外大宗商品市场,这也是为啥4万亿刺激计划出来,美国人首先拍手叫好的原因,拉动经济的劲儿太大,顺便也拉了美国一把。
说到这儿可能有小伙伴要纳闷了,这么大规模的货币流向市场,按理说会干扰正常的经济运行,但是为啥当年大水漫溉,我们却没啥感觉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货币化的概念。
我们知道理论上来说,发行的货币总量要和流通商品的总价值匹配。
如果你有一块祖祖辈辈耕种的地,虽然每年都有产出,但没有参与流通,也就没有货币价值。如果哪天开发商看上了,开价十万买走,这时候就说你的土地被货币化了。正常情况下市场上可流通的商品就多了10万,政府就应该发行10万的货币对应,否则就会发生通缩,当然了,中间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这也是为啥我国连年增发货币,但是好像大家也没感觉通胀那么明显的原因。
4万亿的投资进了基建,相当于把土地和基础设施货币化,这些钱就对应了我们盖的房子,修的铁路,建的机场。所以大家要有个概念,因为基建发行的货币好歹还有个承载,财富并不是空中楼阁,底层有天量的基础设施支撑,相对比较稳。这点比美国强太多,美国发行的货币大多数进入金融领域,流向全世界吸血,霸权在的时候啥都好说,哪天美国衰弱,这些多印出来的美元对美国的反噬将是巨大的,印钞的时候有多爽,倒霉的时候就有多惨。这也是美国为啥必须要当世界级警察,手里没有枪就没法维持美元的统治地位。
咱们说回来,大家看出来了吧,这两条腿互相支撑,有一条瘸了,另外一条就得加担子,保证人不会垮掉,只不过外贸这事我们很难控制,所以调节器往往放在基建手里。
大家也不要觉得这东西是我国的特产,事实上,从古到今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是政府干预经济最好的手段, 我国古代碰上灾荒,政府搞的以工代赈本质上也是国家通过基建干预社会经济,甚至美国作为自由经济的鼻祖,1929年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候也祭出这一招,罗斯福带着美国人民一起挥舞铁锹共度难关。
说到这儿可能有小伙伴有疑问了,基建既然包治百病,是不是可以一直搞呢?
也不行。
基建虽然作用巨大,但本质上还是低端行业,附加值不高,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撑,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缺资源,基建用到的铁矿石、木材、石油都得上国外买。对的,基建用到的塑料、沥青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缺石油可不光是影响汽车行业。问题是买这些原材消耗的可都是咱的外汇储备,偏偏这些制成品,你盖的商场,修的桥,铺的路,都不是可贸易品,没法换成外汇,就跟光吃不拉的貔貅一样,一点一点蚕食我们的外汇。
而且基建总有个头,南北大动脉有京广铁路,京九两条铁路也就够了,再修那纯粹就是浪费投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几个方向挨个轮一遍,也就没什么可搞的了。问题是基建后面带着一大堆产业和就业,如果停下来影响巨大。我们国家前两年搞一带一路,最近一直再搞的城镇化和棚户区改造,本质上也是为了转移过剩产能。
如果非要比较的话,基建有点像抗生素,头两次用药效显著,但是破坏了人体的免疫机制,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更可怕的是到后期产生抗药性,真到救命的时候打多少针都不管用了。
解决的办法也不复杂,就是产业升级,只要找到新的拉动经济的马车,能够制造消费解决就业,基建的作用也就没那么大了。
而且大家也不要觉得产业升级对解决低端劳动力用处不大。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圈子非常小,也就是张朝阳,王志东他们几个,没人觉得这玩意会对就业有什么帮助,二十年过去,现在看看满大街跑的快递员、抖音上喊麦的东北大哥,淘宝上忙忙碌碌的网店店主,你还说互联网跟老百姓没关系吗?所以只要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点带面铺开,总会辐射到每个人身上,关键是从哪儿突破。
这个道理国家是懂的,我国从入世以后也积极利用有利条件升级产业,本来在互联网、5G、芯片方面势头不错,但是特朗普上台后对我们持续打压,高科技这块发展受阻。而且这哥们搞贸易战,原来拉动经济的增长的外贸行业也岌岌可危,加上疫情影响,就业就成了大问题,又碰上跟09年类似的情况,所以不得已又把基建这个法宝捡出来了。
说了半天有小伙伴可能不高兴了,你这一直都在说基建,说好的房地产呢?
其实房地产就是基建的一种,从拉动消费的角度来说,建一座大桥跟盖一顿住宅楼没啥区别,基建热火朝天的时候,房地产市场也会水涨船高,所以我上面的说的基建的特点完全适用于房地产,往往国家投资基建的时候,顺带也会给拉房地产一把。只不过房地产不是公共设施,国家不会直接投资,常规操作是通过调节利率或者首付比例方式间接影响。
这就是今年以后我们国家频繁出台政策给房地产松绑的原因。
说到这儿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了,房地产未来并不在房地产本身,而取决于我国的整体经济情况。,一看我们能不能尽快升级产业,二看外贸情况,如果这两方向持续上升,房地产的作用就没那么大了,这时候国家往往鼓励大家把买房子的钱去搞别的消费,毕竟拉动经济还得靠内需,不在房地产就在别的行业。如果是各方面都很疲软,国家就会出台政策鼓励买房,希望通过房地产托住经济。
简单说说房价吧。
要是理解上面我说的,你就能理解国家出台政策是为了托住房地产市场,但并不是托房价。
房价有两个决定因素,土地成本和建筑成本,现在的高房价主要是土地成本造成的,而真正能支撑经济的是建筑成本,国家希望房地产市场繁荣,但是不希望用土地价格支撑这种繁荣,所以对高房价并不感冒,只不过遏制房价这话不能明说,毕竟价格是一个行业繁荣的标志,如果大家有降价的预期,行业离崩盘也就不远了。
想托房价的是地方政府,房价高了地价才高,对于依靠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来说,房价就是命根子。
但是地方政府能决定房价吗?鹤岗政府也想把把房子卖成北京二环价,但是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房价全国垫底。
真正能决定房价的还是需求,毕竟成交价才是交易价格,挂牌价只能是个参考。
房子的需求来源于哪儿?一是投资,二是刚需。现在房地产永远会单边上扬这种预期已经没有了,房子投资和保值功能已经慢慢淡化了,国家也不鼓励,房住不炒嘛,所以房价主要看刚需。
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刚需来源第一是人口的持续增加,第二是城镇化。
如果你所在城市正在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将来能吸引一些高端人口进来,这些人追求生活品质,会把房价上限提高。
如果像我们老家这种,每年考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后就撒在全国各地不回来,本地又没有什么产业支撑,老百姓没有消费能力,房价想涨也涨不上去。
前些年很多城市买房送户口的政策,本质上也是想吸引人口抬住房价。
城镇化本质也是搞基建,主要是让农民进城,不过现在大部分选址都在农村附近,那种位置,想也不用想对拉升房价作用不大。
唯一有用的如果是货币化拆迁,有一部分有能力农民可能会进城买房,这对房价是个支撑,不过作用有限。
至于房价我就不预测了,这种混沌系统影响因素太多,预测了也没用。
我的建议,如果你是个年轻人,安心工作,现在不用掏空六个口袋扎到房产里。当然了如果你所在的城市人口在持续增加,或者有什么朝阳业,倒是可以提前下手,投资不敢说说,保值应该问题不大。如果你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该买就买吧,也算是支援国家建设了。
至于存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大家不用太关注,政策只是调节门槛,没有绝对实力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因为门槛降低你就往里冲,毕竟只要进了门,每天欠银行的贷款可是实实在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0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22-12-5 12: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5 12: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子刚需才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2-5 12: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说作者自己写的吗?后半段好像在哪看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八宝盒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