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盒

查看: 99|回复: 1

学曹参做投资

[复制链接]

4

主题

10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发表于 2023-3-6 14: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做“萧规曹随”,讲述了做事情最聪明的方法之一。我以为,在证券投资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这个故事:如此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萧规曹随的由来
首先,让我们从“萧规曹随”这个故事说起。在汉朝建立以后,第一任丞相是萧何。等汉高祖刘邦死后、到了汉惠帝二年,萧何也随刘邦而去,曹参这位当年和刘邦一起起兵的沛县老乡,当了汉朝第二任丞相。
根据《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曹参为相以后,毫无创新。朝廷内外,一切根据当年萧何所布置的运行。汉惠帝刘盈觉得这个丞相怎么什么都不干,难道是欺负我年纪小吗?于是就把曹参找来问,君臣之间就此开始了一场有趣的对话。
面对皇帝的质疑,曹参问汉惠帝:“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陛下你自己觉得,和汉高帝刘邦比,水平如何?
汉惠帝当时只有十七八岁,心想自己如何能比得了打下江山的老爸刘邦呢?立即回答说:“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我怎么敢比先帝啊!
曹参又问:“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陛下看我和刘邦的相、萧何比,水平如何?汉惠帝想了想,你也不如萧何,但是不好意思讲的那么直接,于是回答“君似不及也。”你的水平,好像也比不上萧何哦。《史记》里所记载的这个“似”字,十分传神。
曹参于是说:既然陛下不如高帝刘邦,我不如曹参,那么我们俩还折腾个什么劲呢?一切遵照他们布置的运行,岂不很好吗?“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汉惠帝听完,大为称赞。于是,终汉惠帝一朝,汉朝的政治架构基本保持了刘邦时代的布置,国家也因此得到休养生息。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萧规曹随”:萧何定的规矩,曹参啥都不用改,跟着做就行了。
投资中的“巴规我随”
从政治的角度来说,曹参虽然算不上最聪明,比萧何、张良的水平要差不少,但是也算得上第一流的政治家。他知道自己的水平不如前代丞相,于是全盘照搬前代的制度,保持了国家的安定。
回到价值投资的领域,我们其实也可以做一样的事情:价值投资的大师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比如说,巴菲特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即所谓“巴规我随”。
不怕大家笑话,我自己在做投资的时候,对一些价值投资大师的崇拜,就有点类似曹参对萧何的态度。我有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霍华德﹒马克斯、塞斯﹒卡拉曼厉害吗?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我不妨认为,他们说的都是对的。
而如果在有些时候,我想的和他们想的不一样,那肯定是我有问题。
比如,巴菲特说不能用股价跌了要还钱的杠杆,一分钱都不要用,但是我有时候觉得,也许可以用个3%到5%?反正明年股息到账、工资到账,就能还上了呗?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就是我错了。
再比如,霍华德﹒马克斯说要一直注意估值,估值永远在高估和低估之间,像周期的钟摆那样来回飘荡,但我觉得有时候可以不管估值啊?好公司随便什么价格买进来,过几年增长也能把高估值抹平了?这肯定也是我错了。
查理﹒芒格说,有时候价格和价值会背离很长时间,而我认为这个股票这么有价值,半年肯定能赚钱吧?那我大概也错了。
本杰明﹒格雷厄姆说不要管价格的波动,只要盯住价值就行了,所谓“资本市场里有太多对价格了如指掌、却对价值一无所知的人。”但是我今天听到个小道消息,觉得哎呀这个股票明天能涨停,这肯定又是我错了。
也许,这种投资中的“萧规曹随”、或者说“巴规我随”,真的会带来一些错误:毕竟人没有完美的,再优秀的价值投资大师还是会犯错。但是,这样做至少可以让我们和大师一般优秀、或者说近似大师般的优秀。而如果自己发挥一套投资逻辑,很大概率是什么都得不到。
在将近200前的1840到1850年代,清朝和日本同时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日本在黑船来袭事件之后,立即发现了自身的脆弱,开始从社会到科技,全盘照搬西方。而清朝在鸦片战争挨了两次揍以后,朝野上下还在讨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试图只学一点儿西方、继续维持满清的皇朝正统。结果,几十年以后的甲午战争,清军被日军打的一败涂地,举国大耻。
在今天的证券投资中,是怎样的自信心,可以支撑我们认为,涉足市场未深的我们,能在投资里比那些历经市场考验、积累了大量财富的价值投资前辈做的更好?如果不能,那为什么不采取一种“萧规曹随”、“巴规我随”的投资方法呢?又简单、又好赚钱、确定性又高,这有什么不好呢?
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过,在价值投资中做“萧规曹随”,有时候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两个,这里让我们来简单讨论一下。
第一个问题,在于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假的价值投资大师”。在今天的新媒体信息时代,这种现象尤其严重。一些流量很大的大V,到处宣称自己很会做投资,实际上是靠流量赚钱,投资的真本领并不怎么样。如果跟随这样的“假大师”学习,搞不好会南辕北辙。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选择学习的对象时,应该采取一种“宁可错失、不可错信”的态度。也就是说,宁可少学一点、跟最富盛名、绝对没错的那几位价值投资者学习,甚至为此多学点英文、看看原文到底在说什么,而不要随便相信我们在手机上刷到的信息。
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比较好解决(比如可以只学巴菲特、其他人说的一概不听),那么第二个问题会变得麻烦一点:不同的价值投资大师之间,有时候理论会不同。
比如,查理﹒芒格非常崇尚集中投资,沃尔特﹒施洛斯和彼得﹒林奇则比较崇尚分散;菲利普﹒费雪对成长股情有独钟,本杰明﹒格雷厄姆却对估值极度看重,因此买了很多传统企业。
客观来说,这些可供我们学习的价值投资者,理论确实会有不同。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理论只是在一些细节的把控上显得不同,但是在一些基本的逻辑上,却出奇的一致:比如不对市场价格进行判断、同时在乎企业的估值与质量,等等。
理解了价值投资大师们在投资方法上的“同”和“异”,我们就可以更容易的解决第二个问题:我们只要照搬他们的哲学内核,然后在外在技术问题上,量力而行、择优而用就可以。
比如,如果我们有能力找到最好的公司,那么学芒格的“集中投资少量好公司”的方法固然无可厚非。而如果我们对自己看企业的眼光没有那么自信,那么施洛斯的“低估加分散”的方法,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当两千年前的曹参,在面对治理初创的汉帝国这个大难题时,发现自己不如前任萧何有本事,于是聪明的选择了“萧规曹随”,保证了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当中华民族上古时期的尧帝,发现自己的治国能力不如贤人许由时,就试图让出帝位,并对许由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你的光芒如同日月般照亮大地,我如果还要举着自己的火把来照明,又有什么意义呢?(此语出自《庄子﹒逍遥游》。尧贵为帝,仍有如此胸襟,让人十分敬佩。)
在今天的价值投资领域,当我们有巴菲特、芒格、马克斯等如此优秀的榜样可以学习时,我们又为什么要自己琢磨一套其它的投资方法呢?仔细学习他们的价值投资方法,来一个投资版本的“萧规曹随”,岂不美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4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25-9-15 0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了个去,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八宝盒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