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德吉的岛上森林,欢迎关注~
前不久我在中加正念协会的圆桌派进行分享,把活动海报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有很多以前的同事、朋友都很惊讶,问我为什么默默地开始做起了自然教育。我也再一次地陷入了思考:我当初为什么对自然教育感兴趣呢?我想学习什么呢?我又想收获什么呢?
等自己空下来的时候,我做了一次复盘。这篇文章,算是对复盘内容的记录吧,也算是和自己内心的对话。为什么要写出来?现在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人比我们想象的都多,而且有一大部分是正在养育孩子的宝妈。我希望她们能有缘看到这篇文章,希望我的经历能带给她们一些帮助或启发,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哪怕只是让她们不那么焦虑……
在进入教育行业之前,我的大部分职业经历集中在地产行业,其余部分短暂地涉及了金融行业和公关行业。那时候的我是别人眼中的金牌面试官、优秀讲师……因为我的工作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和培训管理。曾经有小伙伴这样评价我,被我收藏了截图。

以前的同时对我的评价
当时的这一段文字,被直接当选了我要写在当年公司年会上,荣获最佳员工的PPT简介上。说实话,我看到这段话的那一瞬间,是开心,也是感恩。感恩这位小伙伴的评价,让我知道了我在职场中的形象,也让我在探索自我的路上更进了一步。
那时候的我,有一个很大比重的工作:人才发展与培养。人才发展的这个话题很大,但培训或者说对员工的培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当时的我需要跟进公司一些比较大的培训项目,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高管培训。既然是高管培训,那所有资源都是比较好的,尤其是在大企业,总部发布一个什么最新动态,所属的子公司拼了命地要做到最好。这个非常好理解,所以这其中有一丝丝暗中的较量,然后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什么流行搞什么,生怕没赶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有句话说:通过现象看本质。(插播一下,芬兰的教育体系中,也有一个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叫:现象式学习。)当年那个我还没那么快看到这其中的本质,只是觉得很奇怪,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每次出现这种情况我都觉得不正常,并且开始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意义。正当我要迷茫的时候,一个领导力培训救了我。
当时要给高管做领导力培训,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工作了,但这一次不一样,因为某位领导在交流环节说:“我觉得我不需要领导力培训,我本来就不想当领导。”然后就有其他领导附和:“我们很多工作呀,有些培训确实可以看看我们需不需要,不要按职级一刀切。”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这算是培训组员工的一个社死现场了,但还好有个强势的老师,直接从“什么是领导力”入手,掌控了全场。
这算是一个相对不错结局,三天的培训也圆满成功,有点不打不相识的味道。但事后在我们的工作复盘中,确实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一直在引导我进行深入的探索,为什么领导会这么说?真的是不当领导就不需要领导力吗?领导力可以通过培训提升吗?为什么有的人没有参加过培训就很有领导力优势,而有的人培训完也体现不出来?为什么有很多领导就是会出现领导力不足所导致的工作问题?……有一大堆的为什么通过这次的培训小插曲进入到我的生活中。
后来,在不断地探索、查阅书籍以及请教前辈,我找到了我认为的答案。这个答案给我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叫做:早期教育。如果你去百度百科查询它的定义,那么你会得到:早期教育是孩子小学以前的教育。恰恰是这句话引发了我的兴趣,因为我觉得“三岁定终身”,如果成年后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么会不会是小时候某些经历、成长环境等的影响呢?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可能是肯定的,那在早期教育时就开始培养领导力,我们是不是就能不用做高管的领导力培训了?好了,找到一个答案的同时又有更多的问题出现了……(别人看来实属尴尬和瞎折腾,但我当时却乐在其中)
再后来,我发现大部分人对早期教育存在着误区,其中之一便是:宝宝对不起,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当父母……这样的误区影响着很多人,有专家直接指出: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关于教育、育儿,我想有说不完的话题,但近几年,特别是在双减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端,想要通过选择更好的学校来尽可能地减少传统教育的不足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相信大家都看到过这些现象:
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家长们怕孩子跟不上,在前一个暑假就报了幼小衔接班,提前学习一些小学内容……
看到别人家孩子的妈妈是英语老师,立马觉得焦虑得不行,觉得自家孩子的英语起步晚了,别人可能胎教就已经在让孩子听26个字母了,然后就立马了解英语培训班……
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的兴趣班安排得慢慢的,生怕别人家孩子会的自家孩子不会,所以安排各种乐器、书法、绘画、才艺,甚至厨艺班……
我真的很想问一问家长,这样真的对孩子好吗?当然,我的确问过,得到的答复是:不管好不好,我总不会害我孩子啊!而且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努力,我家孩子不能停下脚步,ta也要努力才行。看到ta不争气,我都焦虑得不行……我又问:“那您不觉得是您的问题吗?”对方陷入了沉默……
曾经开车时听到一个笑话:
小明上课总是睡觉,老师找到家长。
家长说:“学校的作业太多了,ta每天要做到一两点。”
老师说:“不会吧,现在我们学校规定布置的作业不能占用孩子太多的时间,老师们都严格执行的,不会这么多的。”
老师问小明:“你的作业怎么每天要做那么久,要做到一两点?”
小明说:“我放学后要补课2小时,还要去学1小时钢琴,然后还要跟着爸爸跑1小时步,妈妈给我报了一个数学线上兴趣班,上完课才开始做作业。”
老师一听,哭笑不得。小明上课的时候睡觉,没听课自然不会做作业,成绩就不好。因为成绩不好,下课就去补课,还需要上其他兴趣班的课程。他开始做作业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再到做完就更晚,导致休息不好,第二天上课又睡觉。这妥妥的一个恶性循环……
那应该怎么做呢?我身边很多的朋友都在探索一条更好的路,这条路可能和传统教育相反。因为从他们的分享中,能够感受到他们在受害者的角度,自然是要抛弃害他们的东西。我呢?并不觉得我是被害者,所以我们探索的方向截然不同。
我想探索的是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能够和传统教育互相配合,让师生都能真的更好,更能体验到这精彩的世界和丰富的人生。而自然教育,让我看到了一种希望!(还需要持续探索,但目前为止,我个人感觉是一种希望,或是一种可能的方向吧!)
很开心在这条路上我不是一个人!我看到了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人加入到自然教育导师的队伍中,不断学习、实践、通过考核、拿到认证,这对我来说简直太棒了!
平时,我们在群里分享着各自对大自然的探索,仿佛我们在和孩子一起的活动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比如保持好奇心的能力……以前我认为我没有孩子,可能做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会没有优势,没有说服力,但事实证明我多虑了,只要提供了价值,就会被认同;只要我们的所学、经验、经历对父母们有所帮助,就会收获一份感恩。
这还不是让我最有成就感的,让我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是看到孩子们的力量,那种生命力、探索力、观察力……是超乎成年人的想象的。在他们眼中,大自然是美丽的,是充满惊喜的,是可以探索的,是神奇美妙的……每一次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笑脸,看到他们在分享环节的突破,看到他们不断进步的表达能力……真的,每一个瞬间都很美好!(我非常感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