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盒

查看: 104|回复: 7

张鸣:不改善教育,何以谈理性?

[复制链接]

2

主题

6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1-13 21: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些年,官员谈理性的多了起来。出了点什么事,无论大小,在上者都希望人们理性,理性看待这个,理性看待那个。可惜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似乎不仅没有效果,还遭人嘲笑。社会上戾气很重,有点事,动辄喊打喊杀。在网上,一言不合,就张口问候人家父母。官员出事,无论是否无辜,肯定叫好声一片。出点事故,原因还没查清,当事人必定被拍得半死。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听风就是雨,但凡有不利于官员和官府的说法,也不管真假,就跟着起哄。
  人们不该有这么多的戾气,不该有这么多的暴力,官员是该批评,但批评的确该理性分析,不能不由分说地拍砖,甚至恶毒地咒骂。至于毫无道理的听信流言,传播和放大流言,就更不应该了。但是,不应该的事,恰是容易发生的。要求民众理性,必须先得有具有理性能力的民众。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是催化非理性的摇篮,这样教育出来的人,想让他们有理性,的确很难。
  首先,某些教材的价值观就成问题。在今天这个时代,《水浒传》里的动辄砍人的李逵,不应该还是“反封建”的英雄。卖人肉包子的孙二娘,在介绍给学生的时候,似乎应加一点消毒的过程。小兵张嘎这样拿战争当儿戏的经典,似乎也应该反思一下。
  其次,教育的过程,也应该具有理性。没错,学校教育多少会有一点强制,但是,强制命令之前,必须有说服教育。否则,学校就成了兵营。而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施教者多的就是强迫命令,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学校改了章程,出了新规矩,从来不听学生的意见,凡是有敢提意见的,一律严加处理,没道理可讲。这样的教育,传达的就是非理性的强制,而非摆事实讲道理。这样强制久了,戾气也就埋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虽然从孔夫子开始,有教无类就是教育的信条。但是在今天的教育过程中,施教往往成为一种寻租的历程。从学校到老师,爱慕权势,嫌贫爱富的倾向愈演愈烈。家境好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会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偏爱,如果学生的家长有权有势,几乎命里注定,这个孩子会被吃偏饭。好些中小学生,得到各级三好学生称号,尤其具有含金量的省市级三好学生称号的学生,一查,几乎都是官员子弟。甚至在大学,如果学生的家长权势足够大,也足以让他的孩子在保研,甚至攻读博士方面获得优先的地位。如果说,强制教育是把戾气输入学生的心灵,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让戾气膨胀,光大。让学生从小就深切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冷酷无情,这个世界的不讲道理,这个世界,只认权势和金钱。一旦长大了,当他们依然没有权势、没有金钱的时候,怨毒之气就会按捺不住。
  位高权重者,不能有事了,才想起让人理性,平时却任由不良教育一茬茬地“毁”人不倦。教育回归理性,人才有理性的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3-1-13 21: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是具有价值真理性的天理,并且形而上的本心即是理,心化物,不诚无物来认识理。唯物认知论完全物上寻理,哪会承认心即真理,不变态都难。[流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

帖子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
发表于 2023-1-13 21: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书育人的人名利熏心,怎能身教重于言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3-1-13 21: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承认心即是理,更像变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1-13 21: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道和德的信仰文化就是心文化,认知论上把文化的根丢了,还能正常吗?那么价值判断以什么为依据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发表于 2023-1-13 21: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有那么多非理性,不会是人为操纵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3-1-13 21: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基础是代课老师、医疗的基础是赤脚医生,随着社会产品和知识的丰富,总会越来越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3-1-13 21: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听不见张老师的声音了,估计“忠言逆耳”,有些人听了心里不舒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八宝盒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