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
了解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
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
三、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劳动教育,还要通过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等来实施。学生在校期间,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适当参加劳动。

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内容要求

1、要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类型的学生的特点,以日常生活中的劳动、生产劳动以及服务性劳动等方式来展开劳动教育。
2、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劳动意识的启蒙,要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点,感知到劳动的乐趣。
3、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劳动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的光荣。
4、初中年级要注重劳动知识、技能的训练,开展学生们吃苦耐劳的品质。
5、高中年级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让学生能熟练的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树立起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