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盒

查看: 115|回复: 1

深度|京沪两地城市教育对外开放程度剖析

[复制链接]

5

主题

15

帖子

3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
发表于 2023-1-8 17: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Stella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将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摆在重要位置,明确提出要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也是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当下疫情催生的新格局尽管存在影响,但是对我国出国留学的影响是暂时的,积极开拓优质教育资源合作渠道,拓展出国留学空间的发展方向依旧不可动摇。
此前,新学说选取了部分样本城市,并对我国主要城市的教育开放指数进行了研究和系统概括。(点击了解详情)本期新学说将集中于北京、上海两座城市,分析它们的教育对外开放程度,为地方政府进行教育规划,各类集团与投资机构进行市场扩张选址提供参考便利。
新学说主要根据国家中心城市名单、城市经济等级、政治定位、国际教育发展成熟程度、地理分布综合选取了20座城市,依据教育的对外开放程度将20座城市划分为4个梯队。本期主要讨论位于第一梯队的北京、上海两座城市。

一、北 京:各单项指数排名均处在领先位置
北京单项排名方面,政策指数、环境指数、来华留学办学指数位列第一;中外合作办学指数、基础教育国际化学校指数、基础教育国际教育在读人数指数位列第二;出海办学指数排在第三;但北京高等教育国际教育在读人数指数这一维度相对落后于其他维度,仅位居第五,落后于深圳、苏州、沈阳、上海。



数据来源:各城市政府官网、学校官网、国际标准化考试官网以及新学说国际学校四库全书数据库;制图:新学说;如有错漏,欢迎留言指正

1、政策与环境指数第一
在各城市的单项排名中,北京市的政策指数位居第一。

自2015年开始,北京市陆续出台6项政策支持当地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截至2021年,相关政策最长已实行7年。
例如,2019年的《教育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中要求“积极推动北京高校与若干世界知名高校建立全面深入的合作办学关系,举办高水平职业教育中外合作项目”;同年颁布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实施意见》要求,“深化教师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高校加强与境外高水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师范生国际化培养平台,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双方联合培养、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鼓励高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形成具有北京特色、辐射区域、影响全国的师范生国际化培养模式。”
不难发现,北京市政策涵盖了教师培训到学校办学,长期以来,尽可能地给予当地教育对外开放鼓励和支持。相应地,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学校开办、来华留学等就拥有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在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层面上,北京实实在在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2、环境指数高,来华办学留学成热门
城市的教育对外开放程度和该城市的对外开放环境有很大联系,新学说将这一环境指数用国际化考点和国际交流项目在该城市的数量来体现。
据新学说统计,北京市国际化考试的考点大约共计71个,其中托福考点33个、雅思考点12个、GMAT考点2个、GRE考点24个。国际交流项目约有5个,主要涉及学生交流、国际教育博览会和“一带一路”。
此外,北京市的来华办学留学指数也位居第一。以“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为例,2020-2021年,共有25所高校招收来华留学生且平均招生计划人数约为2596人。其中不乏北大、清华、人大等此类高校。
从以上数据可知,教育对外开放在北京市获得重视并在大范围的实施当中。无论是来华留学还是国际化考试考点的开放,都足以见得北京市给予了本地教育对外开放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在不断鼓励和推动教育的对外开放发展。

3、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学校仍受欢迎
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具体包括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职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
据新学说统计,2021年北京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大约共计68个。具体而言:普通高中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招生人数每年2940人,在校生有8820人;职业高中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总招生计划125人;本科高校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3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校生有18432人。
而在基础教育国际化学校开设方面,截至2021年,民办国际学校约75所,在校生共计55462人;公办学校国际部约29所,在校生共计8260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约16所,在校生共计12504人。
北京市教育在对外开放上,始终紧扣“一带一路”主题,以《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为指南,扩大和促进中外合作交流。《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明确表示“国家鼓励中国教育机构与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普遍认可的外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鼓励在国内新兴和急需的学科专业领域开展合作办学。”在政策支持下,北京市的中外合作办学有了一定保障,而国际教育在北京市的开展也得到鼓励。种种皆有益于当地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吸收外国教育的优秀成果来完善自身的教育。同时这也说明北京市的中外合作办学目标和行动与我国宏观教育政策相协调。
然而,除去增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国际教育学校的陆续开办,也有其他细节需要当地注意,若能同样在细节上下功夫,做到需求个性化、策略针对性,将更加有益于教育对外开放的良性发展。

4、出海办学需加强
除了“引进来”,教育也需要“走出去”。在出海办学上,据新学说统计,北京市仅有4所学校在海外办学,渗透率仅为4.30%。
相较于北京市其他指数来说,出海办学指数稍显薄弱,尚须加强。出海办学作为“走出去”的一部分,对我国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海外依法办学,以质量优先为前提稳步发展,尽力扩大在线教育的国际辐射力,开发具有中国特色、北京特色的专业课程和教学。
<hr/>总体而言,北京市政策环境指数为399远高于其他城市指数,且各单项指数排名领先。
良好的政策环境给予北京市教育对外开放无形的支持,但是在“出海办学指数”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学校指数”上的薄弱需要引起重视。
首都教育应当顺应形势,加强与各类社会资源的沟通合作,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hr/>二、上 海:整体实力强劲,政策支持略显不足
上海各单项数据排名基本处在第一或第二的位置,其中高等教育国际教育在读人数指数位列第四;政策指数排在第十一位。




数据来源:各城市政府官网、学校官网、国际标准化考试官网以及新学说国际学校四库全书数据库;制图:新学说;如有错漏,欢迎留言指正

1、教育对外开放程度位于国内顶尖水准
新学说对教育对外开放程度的考察主要包括国际教育项目数量和国际教育在读人数两方面。这两方面又可以细分为“环境指数”、“中外合作办学指数”、“出海办学指数”、“来华留学指数”、“基础教育国际化学校指数”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学校指数”。
从图上可知,上海的教育对外开放程度各单项指数均居于第一、第二的位置,与20个样本城市相比也是名列前茅。


  • 环境指数较高但弱于北京
根据前文提到的环境指数考察内容,上海大约共开设了22个国际化考试的考点,其中托福考点有3个、雅思考点有14个、GMAT考点有3个,GRE考点有2个。国际交流项目共有12个,覆盖少儿到大学生的年龄段,并且以创新类的大型项目居多。
由图可知,上海的环境指数并不低,但是具体来看,在国际交流项目上,上海投入了大量的关注,但是在国际化考试的考点上相较于北京还稍逊一筹。考点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育国际交流的大众认可程度、认可范围,但事实上,上海家长对于出国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因此考点相对少于北京不免让我们有点意外。


  • 中外合作办学受欢迎,国际化学校数量多
上海的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涉及高等教育。据新学说统计,上海大约共有35所高校开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在读人数15990人,涵盖了专科阶段到研究生阶段,其中不乏一些类似复旦、同济、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
具体来看,上海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共计111个:专科院校有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院校有9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5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研究生院校有7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在基础教育国际化学校开办上,上海大约共开设了109所国际化学校:民办国际学校有73所、公办学校国际部有10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有26所。
可见,上海对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国际化学校办学的重视程度颇高,接受程度也高。新学说认为,或许这与上海的城市定位相关。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与海外交流频繁,且作为一个港口城市,能更快地接触到海外的资源。而上海的对外开放举措也体现了我国教育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


  • 来华留学、出海办学双管齐下
由图可知,上海市内来华留学指数和出海办学指数基本位于第一或第二的位置。据新学说统计,截至2021年,上海来华留学项目有18个,渗透率为28.57%;出海办学项目有8个,渗透率12.7%,并且出海办学的国家主要是意大利、美国、日本、泰国等国。
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无论是来华留学和出海办学,上海都开设了丰富的项目并与多个教育资源丰富的国家相联系。这不仅有利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也有利于我国与海外教育的双向交流。

2、政策指数稍显薄弱
根据雷达图可知,上海的政策指数排在第十一位,总体来说稍显薄弱。
截至2021年,上海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明确政策仅一份,但持续实施了5年,即虹口区的“彩虹计划”。“彩虹计划”用黄色代表虹口区的国际教育工程,表示国际教育工程应当秉承“交流合作、开放共赢”的态度,从国际姊妹校建设、国际赛事和国际游学研学活动、国际学术交流三方面去打造。
尽管上海市的相关政策不多,但是实施年份久。对于上海教育的对外开放发展而言,除去教育覆盖面,更希望通过政策提供更大力度、更多的支持,让教育顺应国内发展大格局,与时俱进,帮助上海克服下一阶段的难题,进而促进本地教育市场的良性发展。
<hr/>总体而言,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程度处于国内顶尖水准,市场对于教育覆盖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上海正处在下一阶段即市场现有产品优胜劣汰,提升整体质量水平阶段。
《2021城市教育对外开放指数》编制于中国教育环境发生重大变革的2021年,为新学说关于城市对外开放数据的第一份对外正式报告。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下,新学说认为《城市教育对外开放指数》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各大教育集团和投资机构在剥开市场迷雾、梳理客观现状、决定战略方向方面提供便利。
本期是新学说依据该报告划分的城市梯队所分析的第一期,后续将陆续发布其他城市的教育对外开放程度分析,敬请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发表于 2025-7-25 09: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八宝盒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