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不断有人向我咨询,现在是否该购房,针对这个问题,我个人做以下阐述
1、房地产”本质”属性的错乱现象:房地产的【本质】属性问题:居住的属性,所谓本质是不能改变的!曾几何时,众多的投资人士和部分的投机者,一度将房地产的属性狭义的理解为金融,这种看法也是导致房地产杠杆资本金融化过度使用的催化剂。在2021年1月1日才有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央行和住建部限制开发商融资的政策“三道红线”,分别是:①、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②、净负债率大于100%;③、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时至今日,众多房企的暴雷,也就是对于房地产资本杠杆过度依赖的后果,不得不说国家政策层面上还是一针见血的,做到了令行则止!
2、房地产周期的看法存在错乱的解读;在当下的房地产业内,众多的房地产营销人士,对于房地产政策的解读,是以参照房地产前20年的发展周期作为依据,该依据严重缺乏“时”和“位”的支撑。例如在14年前,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的2008年,房地产的销售可以用“冰冻”一词来形容,在国家层面出台众多利好消息迎来了4年的房地产快速利好发展,再到2013年至2016年,这三年中,国家对于房地产的政策,房地产处于低迷状态,届而又到2017年至2020年,房地产井喷式爆发利好,从2021年至今,房地产市场的疲软下行状态。这是房地产营销业内对于房地产的认知,但是这个反而往往会忽略了两个重要指标:人口基数的变化和城市化率。如果说前20年的房地产处于价值上升阶段,这个是毋庸置疑,因为中国的财富价值的70%,基本上在房地产中体现,整个国家层面的城市化率超过60%的前提下,因此从国家层面稳定住房地产大盘的基本方针政策不会变,但是如果说以房地产作为金融产品或者说作为投资的产品,这个需要业内人士斟酌思量。从“时”而言,从1998年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时隔24年,在到国家税费改革的基础上的时间周期,房地产的历史性作用慢慢在减弱。从国家对于房地产“位”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义的基本和本质属性,投机行为必须剔除掉。
3、政策利好的当下是否该出手购房?针对该问题,先从以下几个问题做出阐述,鉴于从2021年1月执行的“三道红线”,同时在疫情三年的影响下,购房者的信心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影响,同时国家在银行利率上的政策也是一降再降,但是购房者的热度却不如之前一样高涨,这个现象和之前的两极分化(非好极坏)有着截然不同的状态。从我个人的分析而言,这样的房地产才是常态化,房地产的平稳健康发展,就是要去除极好极坏的两极分化,进而使房地产步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上来,大起的投机行为和大落的硬着陆,无论从哪一个层面都将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在当下“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稳定国家经济大盘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因此国家对于房地产的政策将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即便房地产的发展具有规律性,但是从世界上其他房地产的历史而言,规律是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的,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点希望大家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牢记!
4、最终忠言:如果你有购房的需求,且在综合方面都考虑过之后,建议该出手时亦出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