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盒

查看: 76|回复: 1

回归教育本质将是多方共同努力的漫长过程

[复制链接]

6

主题

14

帖子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
发表于 2023-1-18 11: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近期政府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自此政策公布以来,引发了全世界的议论与震动。
笔者久居海外,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并以第三视角时时关注了解国内教育行业的发展变化,今天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感慨。


自隋朝正式建立科举制度以来,迄今已有超过1400年的历史,虽然知识在不断发展进步,教育系统、学习方式等也不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持续更新、调整,但个人认为科举制度的影子一直都存在。
十几年前就有不少提倡教育改革的声音,而个别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一些中小学也早早开始过给孩子减轻课后作业的负担,并且增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提升素质教育。但大多省市的学生们还是依旧被每天从早自习到晚自习各种课程、作业、补课等安排的满满的,让多数学生们几乎没有时间去想他们真正热爱的兴趣是什么,未来的憧憬又是怎样的。
因为每个人都执着的相信只有用功读书考上好的大学才有出路,才可以改变命运,最终也就是越演越烈的学习知识的过程被轻视,只有考试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理论上,看重成绩无可厚非,因为大环境所趋,求职就业都得看学历、学校排名,经济发展不均,贫富悬殊拉大,为了可以顺利拿到个敲门砖,家长全身心投入支持孩子学习,希望孩子走最有效率的通路,这些都可以理解。
但是长时间下来,大家追求所谓“速食”、“捷径”的方法也产生无数的不健康生态,甚至是病态的。比如,有不少家长由于心疼孩子辛苦,愿意花钱办事,如找人代写、代考,只要结果,不问对错。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不甘输在起跑线”攀比心态的滋长,无论多大年龄段的孩子,甚至还未出生,就被安排了一系列的从胎教到各种各样的课后补习、兴趣班、技能培养等等。这也就让各种课后补习培训机构得到了无限发展壮大的机会,也不乏只看利益的商家利用了家长的这种心理,导致了课后补习比基础教育更重要的错觉。
家长陪同学生在学校课堂结束赶赴各种课后补习,所有的假期、周末都被各种补习活动占据了。除了精神紧绷,随之而来的也包括各种压在家长身上的经济压力,心理负担,最终演变为社会问题等等。


当庞大的资本市场涌入教育产业,使得运作更加商业化,教培机构为了生存竞争也衍生了无数的恶性竞争,当然不得不提的是他们充分利用了各种媒体平台将宣传做到了淋漓尽致、无处不在。
而为此买单的又是谁呢?我相信每个人都很清楚。
教育本意是指促进学习或获取知识、技能、价值观、道德、信仰和习惯的过程,而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技能与知识,尤其针对未成年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对学生的成长与个人价值观的树立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然家长的责任同样至关重要,因为言传身教融汇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植入在孩子成长的每个细节里。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对心理成长健康的意识也越来越重视。
但在充满焦虑、各种商业竞争的社会,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对此去做深层的理解与关注呢?
社交媒体的盛行与数字化时代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为商业化的教育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商机。
而网络传播也更加催化,无限放大了各种焦虑与担忧,因此“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心态让家长们更加加倍努力、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除了拼命赚钱应对越来越繁重的经济压力,还要挤出时间陪孩子一起参加补习。无疑也就导致了大家的共识: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


当政府对人口老龄化与低出生率不得不做出确切的政策与行动之际,“双减”措施无疑让大家对未来抱有希望。
我衷心的希望大家不再过度强调表面跟意识形态,而是真真实实的从行动做起,真正帮助学生减压,提升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恪守教育初心,逐渐扭转病态的生态圈,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一个本属于他们年龄段的快乐。


冷静下来,回想一下,这种社会状态到底是从何时而起?为何演变至今?
我想政府也一定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和探讨了吧,所以才着手从政策方面重拳推动,只希望假以时日,大家真的可以将教育的本质初心逐渐恢复,即便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也会尽自己所能坚持自己对教育本质的相信,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注:本文为新加坡迈梯教育特约作者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发表于 2025-9-5 14: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发呆,回回帖,工作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八宝盒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