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盒

查看: 89|回复: 1

TOD模式真的是地产行业的“新风口”吗?

[复制链接]

2

主题

7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3-1-15 18: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写不写这个内容以及起一个怎样的标题犹豫了半天,毕竟,所谓的TOD模式出现乃至发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如今地产圈把这个模式“重新”捡起来,到底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在我的理解当中,TOD并非地产业的某种商业模式,而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模型。

  和之前曾经被炒作的很火的“大社区模式”类似,大社区模式是想要打造一个超级社区,让社区人口可以从出生到死亡都可以在社区内完成,包括就学、就业、社交、购物……。如今看来,“大社区模式”确实有些理想化了,这个模式无法满足小城市人口想要流向大城市的需求,同时也在建设角度有些重复劳动——当这个社区足够大的时候,就是一座城市了。

  TOD模式,可以说是“大社区模式”的一种管理解决方案——大社区该怎样定义呢,用公公公交通覆盖半径来定义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我们已经把公共交通纳入区域评估标准体系里面了,就应该知道,TOD模式是一个城市运营管理模型而并非一个地产开发模式。


  我一直认为地区的发展就是要考虑人口,无论是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口,地方所做的一切只要可以带动人口增加,那么对于区域的发展就是有益的。地产项目对于地区人口增加促进作用是有限的,TOD模式也并非指望地产企业可以带动区域人口,而是要把本来人口就密集、集中的地区做最大效率的利用。

  无论是否有开源的手段,节流都是随时需要考虑的事情。除了压缩成本,提升效率会是一座城市运营管理的重要节流手段,并且,很多时候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压缩是一对好兄弟,说如影随形夸张了一些,但是它们总是愿意待在一起的。


  以公共交通枢纽作为原点,最直接的结构是提升公共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公共交通使用效率的的提升,必将带来的是地区整体交通效率的提升,而这将会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地区人口的出行效率,降低出行成本。

  同时,公共交通枢纽本身就是一个“流动人口”的聚集地,TOD模式本身,就是要把现实中的“人口流量”转化成“购买”——套用目前网络购物平台的常用话术,这是一个流量转化模型——因为已经到了这里,就吃顿饭吧;因为这里吃饭购物都比较方便,租房子就租在这里吧;公共交通如此便利,去哪儿上班都还算方便,把准备买车还车贷的钱用来还房贷,在这里买个房子吧……。听起来的显得有些理想主义,但实际上是可能性的一种。


  我们常说的地产行业,更多的是说住宅和商业配套,而TOD模式所包含的,则不仅仅是这两项,而是包含了人们在城市、地区生活的全部——这真的不是地产商,或者地产商找一个两个商业合作伙伴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对于地产项目,我们看到过依附于公交枢纽的,看到过依附于游乐场的,看到过依附于学校、医院……的,但那只是太小的局部了,从整体来看,地产商并无法带动地区发展,只有融入于地区的整体发展当中,才会相得益彰。

  最后要提一下的,是关于人口“增量和存量”的问题,TOD模式,能够给地区带来的,到底是人口的增量还是只完成存量人口的转移呢?细节决定成败,战略更加决定成败,地产行业的自我救赎之路,恐怕已经完全不是“低买高卖”这么简单了,只有了解更多的上位信息,做更高维度的战略规划,才有机会在未来存活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8-16 04: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呀,,,您太有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八宝盒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