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潼南区坚持把“幼有所育、幼有优育”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狠抓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把幼儿园作为城镇化建设基本要件统筹推进。近三年,新增幼儿学位6690个,独立公办园从4所增加到28所,每个建制镇都有1所独立公办园,公办在园幼儿占比增幅达到2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1%、普惠率99.5%,学前教育呈现出“优先发展、优质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抓了四个方面:
一是按下“快进键”,公办资源发展壮大。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优质均衡”的目标,出台《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从区域整体上规划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大力发展公办园,城区新建5所、改扩建4所,乡镇新设独立公办园19所,全区公办幼儿园达到62所。同时,严格审批程序,规范办园行为,终止61所办学质量低下的民办园办学资格。“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将新建、扩建、迁建独立公办园15所,增加学位4410个,确保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5%左右。
二是打出“组合拳”,教育投入高位增长。坚持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渠道筹措机制,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在幼儿园公用经费由财政足额拨付、“两教一保”由财政买单的基础上,率先按照市级政策调整收费标准、增设延时保育费项目,全额返还保教费,用于改善办园条件。近三年来,累计投入6亿多元,争取专项债9000万元,尤其是2021年,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占全区财政性教育投入的10%,比全市平均占比高4.9%,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比全市生均教育经费高3433元,居全市前列。
三是敢啃“硬骨头”,专项治理全面落实。制定《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区委、区政府统筹,部门镇街协同,针对应建未建、应交未交、应普未普等突出问题,采取“四个一批”措施全面治理,新增普惠学位5000个,小区配套幼儿园覆盖率100%、治理率100%。补建租赁一批,为老旧小区建成4所公办园;无偿移交一批,2所配套园按期移交并举办为公办园;“非转普”一批,2所非普惠转设为普惠园;委托举办一批,8所配套园举办为民办普惠园。同时,严格执行新建小区配套园“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无偿交付使用”要求,推进治理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四是建起“好机制”,办园质量大幅提升。探索实施“2+1”模式,一个班核定2名正式教师、1名政府购买服务保育员。全区核定公办园教师编制638个、保育员198个,近三年,招录引进本科以上学历幼儿教师18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6人,教师总量增加2倍以上。坚持示范引领,组建6个学前教育集团,由市、区级示范园带领区内薄弱园、新办园、民办园,采用教师轮岗、蹲点帮扶、资源共享等方式,有效带动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全区现有一级以上幼儿园54所、二级幼儿园64所,一级以上幼儿园占比达到40%。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开展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公办园建设,提高办园水平,力争早日建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