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篇文章有提到一个观点,发展产业仍将是未来地产的主要发展方向。基于这个判断,那未来,智慧社区应该是地产发展产业的最佳立足点。
关于多元化,过往地产商主要走了两条路:
第一条是与主业相关的业务,基本上是住宅上下游衍生的产业链,例如建筑、物业、商业、教育、公寓、旅游等。
第二条跨度就比较大了,那真是实打实去搞产业了,例如HD企业搞的HD冰泉、恒驰汽车等,和主业八竿子打不着。前文有提过,HD企业发展这些是符合国家战略和中央指示的,所以当时Xu老板才批Ren博士“格局不够,认识不到公司重大战略”。
随着城市化率的逐步提升,地产发展速度也会逐步减慢,未来一段时间内,第一条路肯定是大多数地产商的首选,目前很多企业也搞得很不错,例如,很多物业公司都单独上市割韭菜了,当然,实际物业服务水平当然就是见仁见智了。
然而,在政府看来,第一条路肯定是还不够的,还需要走第二条路。然而,HD企业的惨烈结局,告诉大家这条路很不好走。
但不好走也要走啊,中国体制的最大优势就是一切都要服从党的领导,以宗教为例,国外各种教派打生打死,狗脑子都打出来了,而在中国,各个教派其乐融融团结在党的旗帜下,这在世界也是独树一帜了。

关于第二条路,未来也有两种走法:
一是男耕女织模式:就是地产商自己走不好的,可以和第三方合作,例如现在逐步兴起的产城服务商,这种企业有产业资源,负责搞轻资产服务,地产商还是搞传统重资产,这样分工明确,发挥各自优势,也蛮好的。
还有一种就是自力更生模式:这条路就比较艰难了,但只要不像之前HD企业那般狂野的打法,将“困难模式”搞成“地狱模式”,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智慧社区为切入点,成功的几率还是不小的,说不得,可以让我们提前进入各种科幻电影的场景。这正是国家与政府希望看到的,毕竟前些年地产“XiDu”比较爽,赚够了快钱,现在也需要挑战一下自己,为国家和人民做点贡献了。
其实,每家地产商都有很多楼盘,而这些楼盘其实可以看做一整个平台,在这个平台可以集聚很多产业资源,以前是一些家具家电厂商,未来就可以是智慧家居厂商。
从平台角度,以小区的智慧化管理为切入点,打造智慧社区,向下可以兼容智慧家居,向上可以对接智慧城市,横向可以对接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应用场景。前期,地产商可以通过平台集聚产业资源,同时设立产业基金,投资比较优秀的企业,搞得好,未来控股一堆智慧企业,小日子不要过得太滋味。
其实现在已经有企业将这种模式搞得很不错了,就是深圳XINGHE企业,通过打造孵化器、产业园区,以租金入股,同时结合产业基金的方式,可以说已经初步趟出一条路来。可惜,在上轮调控中,作为产业地产的一员也躺枪了,所以现在也在默默回血中。
絮絮叨叨说这么多,其实都是现在很多地产商都在做的事,而且已经是有成功案例的了。正如政府调控互联网资本一样,政府也希望引导地产商转向产业,让资本不要与民争利,搞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东西,这需要地产从传统的爆发模式冷静下来,耐住寂寞。
当然,这不容易,无论是对传统地产商,还是对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相信中央的决心与魄力,相信经过这轮的调控,传统地产扭曲的发展模式,将会得到调整,未来,将会有那么几家企业,以智慧社区为切入点,推动智慧产业的发展,最终改善我们的生活。 |
|